第31卷第2期2015年2月
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
JournalofJilinTeachersInstitute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Vol.31No.2Feb.2015
《巴黎圣母院》中的美与丑评析
唐恩莉
(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,广东清远511510)
[摘
《巴黎圣母院》要]雨果在中通过爱斯梅拉达、加罗德、卡西莫多三个主要人物的美丑对照,突出了
雨果人道主义的理想,也使得小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。本文从分析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美与丑入手,着
重剖析了这三个人物的美丑对比,同时指出雨果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。[《巴黎圣母院》;美与丑;人道主义关键词]
[中图分类号]G642.3;H31
[文献标识码]A
[9042(2015)02-0031-03文章编号]1009-
CommentonBeautyandUglinessinNotreDamedeParis
TANGEn-li
(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Business,QingyuanPolytechnic,QingyuanGuangdong511510,China)
Abstract:InNotreDamedeParisHugo,bycomparingbeautywithuglinessofthethreemajorcharactersEsmeirada,GarrodandCaseyModoo,highlightshishumanitarianideals,andalsomakesthenovelfullofromanticcolor.Thispaperstartswiththebeautyanduglinessofthethreemajorcharacters,andmainlyanalyzesthecontrastofbeautyanduglinessamongthethreecharacters,meanwhilepointsouttheadvancementandlimitationofHugo'shumanitarianism.Keywords:NotreDamedeParisHugo;beautyandugliness;humanitarianism
《巴黎圣母院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大师雨果在1831年创作的享誉世界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。小说讲述了一个外表非常姣好,心灵也十分纯洁善良的波西米亚女郎爱斯梅拉达在黑白颠倒,邪恶伪善的上流社会被迫害致死的悲惨故事。作家雨果在小说中流露出极为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,对于善良的下层民众的苦难给予了深深的同情,并向黑暗的社会抛洒出一片人道主义之光。小说中以三个人物展开情节,在这三个人物中都形成了强烈的美丑对照,进而显示出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。通过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之间的对比,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人性的
受到一股正义而博爱的人道之情所深深感染。美丑,、《巴黎圣母院》一中的人物刻画在爱斯梅拉达身上,读者可以感受到雨果注入这个人物的纯洁无暇的美德,她是作者理想的化身。她的富有同情心,乐善好施,帮助乞丐流浪汉,当那个诗人甘果瓦不小心闯入流浪汉聚居的领域,就在爱斯梅拉达挺身而出,甘愿做甘甘果瓦面临绞刑时,
果瓦名义上的妻子,以救下他的性命,尽管她和甘果瓦素不相识。而她对法比队长的爱又是忠贞炽热的,爱斯梅拉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求,博大的同情心,都是作者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,而且作者还认为,要是全人类都像爱斯梅拉达那样的善良,人性那样的纯真的话,这个社会就没有杀戮,没有罪恶了。爱斯
这是一种人性的美好梅拉达的悲惨结局已经昭示,
想象,他处于雨果审美理想中的崇高地位,雨果在她
把她塑造成身上寄予了他对于人性美的全部愿望,《边城》绝无污染的典型,这有点像沈从文中的翠翠,
都是人性美好的纯然象征。飘渺虚幻的背后,是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寻,张扬着一股追求理想的豪情和壮志。
而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加罗德,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。他道貌岸然,衣冠楚楚,但灵魂肮脏,毒如蛇蝎。表面上,他笃信宗教,清心寡欲,远离
12-15收稿日期:2014-),作者简介:唐恩莉(1974-女,广东清远人,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讲师,硕士,主要从事英美文学、医护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研究。